《文艺心理学》课程简介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the course of Literary Psychology )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10014307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秘书学专业、汉语国际教育专业 学 分:2学分 总 学 时:32学时。 先修课程:文学概论 后续课程:20世纪西方文学理论流派、文艺学研究方法论 开课单位:文学院 学习网站:扬州大学在线教育综合平台——文艺心理学 (%%SERVERPATHTOKEN%%/index.do) 二、课程内容与教学目标 本课程通过对文艺创作、文学文本、文艺接受等心理机制的分析阐释,使学生系统把握文艺创作、文学文本、文艺接受等环节的心理规律与本质特征,逐步揭开艺术世界的神秘面纱,提升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和审美能力。具体包括: (1)树立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培养学生的理论创新素养; (2)理解并掌握《文艺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技能; (3)运用《文艺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从心理学的角度去分析、解决文艺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4)培养与训练学生的理论思维与创新能力,为学习其它专业课程与成为中文、秘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卓越人才奠定基础。 课程教学目标 对应培养标准/毕业要求指标点 1、树立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培养学生的理论创新素养 培养学生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2、掌握文学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系统掌握中国语言文学的基本知识 3、理解文学心理学的本质、特征 培养学生具有较高的文学修养 4、掌握文学创作心理学的心理机制与本质特征 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文学感悟能力 5、理解文学文本心理学的心理规律与本质特征 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文学感悟能力 6、掌握文学接受心理学的心理规律和本质特征 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审美鉴评能力 7、培养学生健康、高雅的审美情趣和理论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审美鉴评能力 三、对教学方式、实践环节、学生自主学习的基本要求 1、教师应按本教学大纲认真施教,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积极吸收近年来“文艺心理学”课程建设、学术研究和教学改革的成果。 2、教师应落实“课程思政”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与创新能力。教师应从高等教育“育人”本质要求出发,树立“课程思政”的基本理念,强化“文艺心理学”课程在专业育人中的地位,达成知识传授、能力提升、价值引领“三位一体”的教育教学目标。 3、教师应精心设计教学方式和准备教学内容,着重讲清楚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和基本原理,同时注意追踪“文艺心理学”的前沿动态,满足学生的求知需要。 4、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积极进行研究性教学改革与实践。课堂教学应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采取以讲授为主,辅之于课堂讨论、情境模拟、互动交流、在线学习、课题研究、论文写作等方法。 5、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运用“文艺心理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6、学生应将文艺心理学课程与其它专业课程的学习结合进行,努力扩大知识视野,“行千里路,读万卷书”,做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思维能力与实践能力。 四、考核方式与学习成绩评定 1、课程考核由平时考核与期末考核组成。注重平时考核,将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平时成绩(包括小论文写作、课堂互动讨论、课外在线学习等)占学期成绩的30%,期末考核采取书面、开卷或闭卷方式考核,注重基础知识、基本原理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等理论思维能力的考查,占学期成绩的70%。 2、形成性考核主要由小论文写作、课堂互动讨论、课外在线学习、学生出勤情况等过程评价组成,其中小论文写作的成绩应占平时成绩的50%左右;每学期的过程考核不少于4次。 3、开展研究性教学改革的班级原则上平时考核成绩应占课程总成绩的70%左右。 4、成绩评定采用百分制。 成绩组成 考核/评价环节 分值(或百分比) 考核/评价细则 备注 平时考核30% + 期末考核70% 论文写作 15% 论点新颖、论据充分、论证有条不紊 课堂互动 10% 积极主动、思维活跃、观点清晰新颖 在线学习 5% 态度认真、及时高效、完成任务 闭卷考核 70% 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基本能力 五、教学团队简介 1、黄石明:博士、副教授 联系电话:13952539890 电子邮箱:hsm13952539890@163.com 2、张 强:博士、讲 师 3、胡 镓:博士、讲 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