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机原理及应用》课程简介 (Microcomputer 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s I)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18133418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 适用专业:自动化、电子通信 学 分:3.5 总 学 时:64 总 学 时:64 其中理论学时:48 , 实验学时:16 先修课程: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计算机组成原理 后继课程: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开课单位:信息工程学院 选用教材 [1]李云、曹永忠、于海东等,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第二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 必读书目 [1] 葛桂萍等,微机原理学习与实践指导(第二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 [2] 戴梅萼,史嘉权,微型计算机技术及应用(第4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选读书目 [1] 李继灿,新编16、32位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第4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2] 余春暄等,80X86/Pentium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第2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 [3] 钱晓捷等,80X86/Pentium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基于IA-32处理器和32位汇编语言(第4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二、课程内容与教学目标 《微机原理及应用》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科专业课。本课程从微型计算机系统的基础知识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出发,以 PC 机为平台,系统介绍 16/32 位 CPU 的内部结构、工作模式、典型接口芯片的主要特性及其使用方法,建立微机系统的整体概念。 本课程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硬件分析、设计和调试能力,使学生掌握设计各种常用 I/O 接口的软、硬件技术,培养学生微机系统的分析、设计能力,解决复杂工程的应用能力。课程的具体目标如下: 1. 知识方面 (1)掌握微型计算机系统的构成,Intel80x86 处理器的内部结构、外部特性和总线操作。 (2)掌握半导体存储器的分类、存储器的扩展方式及存储系统的构成。 (3)掌握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 (4)理解 I/O 接口的功能,掌握查询式 I/O 接口及中断式 I/O 的组成及程序控制方法。 (5)掌握并行通信、串行通信及定时计数器的原理及可编程接口芯片的工作原理及编程应用。 (6)掌握数/模、模/数转换的原理,掌握常用的模数和数模转换器件的工作原理及编程应用。 (7) 掌握系统总线的基本组成。 2. 能力与素质方面 (1)具有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编程能力及软硬件协同调试的能力。 (2)能综合运用课程的相关知识,分析复杂的微机接口电路或汇编语言程序,给出正确的结论。 (3)能根据复杂接口的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接口芯片和恰当的方法,设计出硬件电路或编写出软件代码,并体现出创新意识。 三、对教学方式、实践环节、学生自主学习的基本要求 教学方式:课堂多媒体课件讲授+专题研讨+网络教学平台学习+实践环节 实践环节:要求独立完成实验 学生自主学习:通过扬州大学网络教学平台、课件自主学习,课堂学习与课后学习时间之比为1:1。 四、课程特色 (1)以“系统观”构建计算机硬件相关课程,将教学目标合理分解并形成各课程教学目标,既突出课程特色,又确保课程间知识体系的有效衔接。 (2)以系统能力培养为目标,结合实际需求,按照分层设计、综合应用等分层递进思想设计实验内容,提升学生的计算机系统观。 (3)打造系统化的课程教学资源,课程教材内容精心编排,详略得当,配套教材对课程内容进一步通过实例细化,分层设计实验项目,试卷库建设实现教考分离,课件和网络平台建设使得课程教学延伸到课外。 五、学生学情 学生已完成计算机组成原理、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数据库系统原理、操作系统等课程的学习,已具备一定的软硬件知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具有分析设计能力,能够解决计算机领域复杂工程问题。 六、教学团队简介 李云、葛桂萍、史庭俊、曹永忠、强继朋、张梅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