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介绍

教学总目标。该课程是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培养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为后续专业学习奠定扎实的知识和理论基础。通过该门课程学习,使学生了解如何构筑旅游吸引物;理解旅游跨界融合、地方感培育的必要性等问题;掌握旅游目的地环境建设、服务提升、战略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要点。 教学内容。本课程遵循“突出关键”“联系实际”“内容聚焦”等基本原则设置如下主要课程教学内容:(1)旅游发展趋势及旅游目的地跨界运营;(2)旅游目的地环境管理;(3)旅游目的地服务管理;(4)旅游目的地战略管理;(5)旅游目的地的地方感及其培育;(6)旅游目的地信息化管理;(7)旅游目的地游客培育及客流导入。 学时学分:本课程共计32学时,2学分。 教学方法及组织形式。(1)课堂讲授法:课堂讲授主要采用多媒体课件、影像等手段,以讲解传授课程知识为主。(2)案例教学法:结合案例教学和研讨,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旅游目的地发展运营中实际问题的能力。(3)交流讨论:小组在共同研讨协商的基础上,制定某旅游目的地某个方面的管理方案,并请学生代表进行讲解演示,锻炼学生的知识应用及表达能力。(4)教师答疑:学生在课堂上就课程知识点向老师提问,老师进行答疑,深化及加强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学生学情。该课程面向的学生为旅游管理专业普招本科、专转本本科生。学生对旅游目的地、及旅游目的地管理目标及任务、旅游目的地管理中关键问题的了解还较少。学生尚未形成探索性学习、拓展性学习的习惯。这些都是教学中需要关注和应对的问题。 前修和后修课程。前修课程为“旅游学概论”“旅游接待业”;后续课程为“旅游规划与开发”“旅游项目策划”“旅游制图”。 教材与参考资料。 选用教材: 程金龙. 旅游目的地管理(第二版)[M]. 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21 黄安民. 旅游目的地管理(第二版) [M].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21 主要参考资料: [1] 张朝枝.旅游目的地管理[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21 [2] 李雪松.旅游目的地管理[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17 [3] 陈友军等.旅游规划实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4] 吴必虎等.旅游规划原理[M]. 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10 [5] 王德刚等.旅游资源学教程[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课程特色。(1)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从用环境愉悦人、用体验吸引和留住人、用服务让人满意等角度来开展教学。(2)在学生了解当前旅游发展新形势,对旅游要素的空间载体(旅游目的地)的全面、深入认知具有关键性作用。

课程通知 >>更多
  • 在线测试已更新,请大家关注 2024-12-16
  • 请大家参与本学期末的课程内容改进话题讨论 2023-12-21
  • 请大家认真复习备考 2023-12-20
  • 最后章节在线测试已上传 2023-12-18
  • 各章节PPT已更新2023.12.16 2023-12-18
  • 请提前思考第四单元的思考题 2023-10-31
最新动态
  • 孙琨发布了新的话题请讨论节事旅游的开发对策
  • 孙琨发布了新的话题请讨论旅游目的地生态环境建设的对策
  • 孙琨发布了新的通知公告在线测试已更新,请大家关注
  • 孙琨发布了新的测试第七单元在线测试 2024年秋
  • 孙琨发布了新的测试第六单元在线测试 2024年秋
  • 孙琨发布了新的测试第五单元在线测试 2024年秋
  • 孙琨发布了新的测试第四单元在线测试 2024年秋
  • 孙琨发布了新的测试第三单元在线测试 2024年秋
  • 孙琨发布了新的测试第二单元在线测试2024年秋
  • 孙琨发布了新的通知公告请大家参与本学期末的课程内容改进话题讨论